随着2025年的钟声悠扬响起,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,新的一年仿佛已经向我们展开了它神秘的面纱。然而,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,一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钱包的“大事件”正在悄然上演。记得前几天,我在直播里和大家聊起,今年影响央妈放水的最大变量已经浮出水面。没错,就是那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美联储降息预期,它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迷雾,让央妈的放水之路变得扑朔迷离。
说起美联储,那可是全球金融市场的“风向标”。前段时间,美国那份超预期的非农数据,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,炸得市场晕头转向。数据显示,美国的就业市场强劲得让人难以置信。先别急着质疑数据的真实性,反正这数据一出,美联储大幅降息的理由就少了那么几分说服力。毕竟,就业这么火,经济还这么繁荣,降息?似乎有点不合时宜。
美联储的官员们呢,一个个都是“预期管理”的高手。比如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,他就说了:“最新的就业报告表明,劳动力市场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企稳,这可不是经济过热哦。只要通胀不走高,利率在未来12-18个月嘛,说不定会降那么一点点。”听听这用词,多中性,多含糊,简直就是说了等于没说。
市场呢,就像个赌徒,已经开始下注了。大家都觉得,2025年美联储最多就是浅浅地降那么一点息。机构们也纷纷改口,比如芝商所的“美联储”观察工具就显示,市场预期1月份美联储不降息的概率已经飙到了97.3%,连首次降息的时间点都从6月份推迟到了9月份。当然,也有机构说是从3月份推迟到6月份的。总而言之,美联储降息的幅度,远远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。
这样一来,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就开始走强了,相对应地,非美元货币就开始贬值。咱们的人民币汇率,也在今年年初经历了不小的波动。1月初的时候,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都同时走弱,在岸人民币甚至冲破了7.3的关口,一度冲到了7.36。要知道,7.3可是人民币汇率的“情绪堤坝”,一旦冲破,再往下可就没什么能挡住的了。
这时候,央妈就像个勇敢的战士,以雷霆万钧之势,连出了三板斧——在香港新增发行600亿的央行票据,宣布暂停国债买入,还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.5上调到了1.75。这三板斧一出,那些空头们就老实多了。坊间都流传着一句话:“千万别和东方大国的央行做对手。”人民币汇率也在7.3左右徘徊,稳定了下来。
我刚刚看了下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数据,截止1月17日,人民币汇率那叫一个稳,1美元兑换7.32元人民币。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,前段时间外汇市场的风高浪急,央妈刚刚打赢了一场人民币汇率的保卫战。这场保卫战也让央妈意识到,2025年还有另一条重要的任务线——保汇率。
看看央妈前几天开会时关于汇率的措辞,那叫一个坚定: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,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。”这“坚定不移”四个字,还有那“坚决”两个字,简直就是掷地有声,透着一股子霸气。这也是央妈对于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态度。
这样一来,央妈身上的担子可就重了。2025年,她得同时面对保汇率和促经济这两条任务线。保汇率,就不能大幅降准降息;促经济,又必须释放流动性。这简直就是一对相互制衡的矛盾。在2025年,央妈就得在保汇率和促经济之间走钢丝,保持平衡。
换句话说,央妈现在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大放水了。从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,我们对2025年的大放水可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。那“适度宽松”四个字,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美妙的遐想空间,大家都期待着能像2008年那样,来一场大水漫灌。
可是,很多人都忽略了,我们在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,还强调了一句货币政策的目标:“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。”2025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目标虽然还没出来,但我们可以参考2024年的数据。经济目标按5%计算,价格水平目标按3%计算,二者相加就是8%。货币供应量与这两项目标相匹配,那货币的供应目标就是在8%上下浮动。
既然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那可以在8%往上的幅度上移一移。但如果不加限制的话,2025年的货币供应量可能会攀升到10%。可是,现在保汇率的任务一加进来,就得压制货币放水的力度了。中美之间的利差在1月初就扩大到了300个基点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央妈在2025年降准降息时,必须得考虑这个中美利差的数据,防止利差过大从而引发资金的外流。
这样一来,影响央妈大放水的外部因素就发生了变化。2025年,央妈虽然会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放水量也大概率比2024年更大,但很难出现历史级别的超大放水量了。这就像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,结果上来的菜虽然丰盛,但分量却不如预期。
那么,2025年支撑经济的措施,就不能单单指望货币政策了,更应该考虑财政政策的威力。货币政策解决的是流动性,增加的是货币量,而财政政策主导的是分配,把钱花到哪里去。这就像做饭一样,货币政策是给你提供了食材,但财政政策才是决定你怎么做这顿饭的大厨。
前几天,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,财政部的相关负责人就透露了一点点方向。在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方向下,财政的赤字率是要提高的。坊间传闻2025年的财政赤字率在4%上下浮动,但这个具体的结果还得等到3月的两会来确定。
相比于财政政策的总量,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才是最大的看点。会上释放出来几个模糊的方向点,具体的金额还等待明确。比如,扩大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,要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储存量商品房。这可是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的妙招啊。库存少了,房价才能稳定下来。
再比如,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、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,让基础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。这可是关乎咱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啊。还有,要加大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力度。这简直就是给咱们老百姓发福利啊。
1月5日,2025年的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就落地了。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更广了。除了冰箱、洗衣机、电视等8大家电之外,又把微波炉、净水器、洗碗机、电饭煲4类家电加了进去。还有汽车、家装、手机数码,在2025年都增加了补贴。这简直就是一场“红包雨”,让人应接不暇。
所以,2025年与其期待央妈大放水,不如期待下财爸发的各项大红包。这就像是在等一场雨,结果等来了满天的雪花,虽然不一样,但同样让人惊喜。
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:“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”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,不能光指望一条路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像是经济这辆车的两个轮子,只有它们一起转动,才能跑得又快又稳。
那么,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我觉得,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盲目跟风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,都要理性对待。其次,要关注政策的变化,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。毕竟,政策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,在引导着市场的方向。最后,要相信国家的力量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国家都会尽力保障我们的利益。
说到这里,我想引用一句名言: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但每一次都不会完全相同。”2025年的经济形势虽然复杂多变,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心,积极应对,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最后,我想说,无论是央妈的放水还是财爸的红包,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。让我们一起期待2025年的到来吧!